查看原文
其他

回顾查理·芒格

Javage 无知少年的书房
2024-09-21

文字|无知少年

ID|Javage

图片|源自网络

字数|8.6千字

         

 

         

 


今天是元旦,也是查理·芒格诞辰100周年。
         

 

还差33天就百岁生日的他,却在美国东部时间2023年11月28日与世长辞,或许是上帝急不可耐地需要一位毒舌共商要事吧。
         

 

《查理·芒格箴言录》(点击标题即可跳转阅读)先分享给大家,将老人的智慧传播出去,造福更多的人,我认为这是对老人最好的致敬方式。
         

 

他是一位“长了两条腿的书架子”,他更是一个让巴菲特从猿猴进化成人的巨人。         
         
没有他的智慧,就不会有当初的喜诗糖果、可口可乐等出色案例;没有他的理念,巴菲特不会这么快从猿进化成人类;没有他的关系网,就不会有所罗门丑闻的力挽狂澜之局面;没有他的思想,即使拥有庞大的保险帝国(浮存金),恐怕也不会有一个甲子的超世收益率。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查理的一生。
         

 

芒格家族史
         

 


1637年第一个芒格家族的人到达美国。随着时间的流逝,家族渐渐向西迁移,有些就定居在如今的内布拉斯加州境内。
         

 

一位姓芒格的内布拉斯加州教师,与另一名女教师结婚生子。一个后来成为医生,一个成为律师当上了法官(查理的祖父)。
         

 

美国开国之初,父母的教师收入微薄。托马斯·芒格(查理祖父)由于家境贫寒,只读一年大学就不得不退学,后来靠自学成才。他坚信:自给自足和努力工作是他的救世主。    
         

 

1907年,托马斯·芒格法官的名字登上了林肯镇当地报纸头条——“首席法官坐火车去华盛顿特区拜访总统”。算是芒格家族二百多年以来第一个出人头地的。
         

 

简言之,托马斯·芒格23岁进法院工作,45岁被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任命为联邦法官。
         

 

查理的爸爸叫阿尔弗雷德·芒格,是哈佛法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毕业后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当律师,后来担任了当地的助理总检察长。
         

 

阿尔弗雷德可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之一。他父亲托马斯是当地最有名的法官,自己读的是哈佛,婚姻美满无比,儿子查理·芒格又那么争气。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童年时期(1924年-1940年)
         

 


大萧条时期         

 

1924年1月1日,查理·芒格(本名查尔斯·托马斯·芒格)出生于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

         

 

奥马哈是芒格的出生地,成家后他一直定居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帕萨迪纳。明尼苏达州的星岛则是芒格另一个精神上的故乡。自他的祖辈起,芒格大家族就会在每年夏天来到卡斯湖的这座小岛上齐聚,共享家庭时光。
         

 

20世纪20年代让无数美国人如痴如醉的繁华,却在30年代嘎然而止。
         

 

芒格6岁的时候,全世界都陷入了大萧条,这场大萧条直到他高中毕业才结束。

         

 

虽然芒格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但1929年在奥马哈发生的另外一些事情却影响了他一生的命运。沃伦·巴菲特如此这般描述了这个故事:“我对1929年相当有好感,因为那是我生命开始的年份。我爸爸当时是一名股票经纪,股市崩溃后,他不敢给任何人打电话,因为所有人都已经倾家荡产。所以每天下午他都待在家里,而那时也没有电视。然后……1929年11月30日左右妈妈就怀上了我,因此我永远都对那次崩盘心存感激。”
         

 

9个月后的1930年8月30日,巴菲特出生了。
         

 

经济困难时期,好在阿尔弗雷德·芒格在1936年为高露洁公司打官司帮企业省下一笔大费用,而获取了高额的回报,度过萧条时期。
         

 


阅读障碍         

 

小时候的查理有些阅读障碍,直到他的妈妈图蒂担负起了教他读字母的重任。解决了语音问题后,查理开始进入邓迪小学接受教育,并开始了他持续一生的阅读之旅。
         

 

在小学老师的回忆里,查理自那时起就开始通过读各种书(尤其是传记)来增长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这种习惯与家庭氛围分不开——芒格一家都热爱阅读,父母总会把书作为圣诞礼物送给查理和他的两个妹妹,而孩子们总会在圣诞夜就把书看完了。
         

 

查理·芒格说,“教室只是我早期教育中的一部分,我们全家都热爱读书,并从中学习到纪律、知识和自律精神。”
         

 

言传身教,身教胜于言传。全家是书迷,这样的阅读氛围,造就了他之后被誉为“行走中的书架子”。
         

 


打工         

 

虽然家里经济条件还算不错,查理还是尽可能地去找工作。就这么凑巧的去了巴菲特家的杂货店打工。
         

 

   
巴菲特杂货店是巴菲特的曾祖父1869年开业的,查理在那里打工的时候,老板是巴菲特的祖父。
         

 

在杂货店干活可不轻松。他每天要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换取2美元的报酬,此外还要自带2分钱用于支付自己的社会保险金。
         

 

对于查理而言,“巴菲特家的家庭小店提供了理想的从商入门教育。在那里你必须长时间无差错地干活,迫使包括我以及巴菲特在内的年轻人去寻找更轻松的职业,一旦发现行业中的劣势就雀跃不已”。

         

 


青年时期(1941年-1964年)
         

 



二战         

 

1941年,从中央高中毕业,17岁的查理离乡去了密歇尔根大学读数学。在课上接触了物理学之后,他被爱因斯坦这样的物理学家研究未知事物的方法深深吸引了。
         

 

没多久,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卷进第二次世界大战,许多年轻人退学入伍,查理也未能幸免。1942年,他参军了。
         

 

由于在高中和大学期间,他参加了6年的预备军官训练营,早已厌倦了行军,便幸运地加入了空军。
         

 

刚刚入伍的时候,查理只是一名普通士兵,他的教育经历让他思考起了自己的未来。“作为一名在犹他州帐篷里的小兵,在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下,我记得和某人说过我想要一堆孩子、一幢房子、房子里有很多书,还有足够的财富可以过上自由的生活。”
         

 

         

 

聪慧过人的他,经过层层选拔测试后,被提升为少尉。被派往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进行气象学培训。到了新环境,查理很快喜欢上了当地古镇。  
         

 

之后又被派往又冷又黑的阿拉斯加,不过据他本人描述,并不十分危险。
         

 

战争虽打断了他的教育,但是查理担任了重要的非战斗性工作而远离战场。他曾说,在他认识的死于二战的人不超过15个,他从来没有投入到任何军事行动中,一直驻扎在阿拉斯加西部的一个城镇,行动离他很遥远。
         

 

不过,军中生涯让他磨炼了一门绝技——打牌。日后查理表示,打牌经验锻炼了他的经商技巧。
         

 


爱情         

 

在加州理工学院期间,也是服役期间,通过妹妹玛丽介绍了一位她的同学——南希·哈金斯(第一任妻子,她家开鞋店的,专为当地有钱人服务)。
         

 

1945年,21岁的他和19岁的她很快就结婚了,几年后他们才意识到这场婚姻是个错误。
         

 


入学哈佛         

 

虽然在几所大学念过书,但是查理仍然没有学士学位。在退伍之前,1946年他向哈佛大学法学院提交了入学申请,然而并没有通过。
         

 

之后凭借着家里的世交罗斯科·庞德(哈佛法学院前院长)的介入下,“走后门”录取了。法学院的同学圈,本就是一个庞大的人脉资源库。
         

 

好在查理争气,没给老院长丢人。第一学年末就已经是全班第二,并拿到了400美元奖学金,最后以335名毕业生中前12名“走前门”出来。
         

 

   

律师事务所         

 

毕业后,查理决定前往加利福尼亚州发展自己的事业。
         

 

1949年取得了加利福尼亚开业律师事务所资格。他加入了洛杉矶的赖特和加勒特律师事务所。后来更名为,缪齐克、皮勒和加勒特律师事务所(MPG)。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在法律界相当出名。
         

 

查理的起薪是275美元/月。对于当时的他来说相当宽裕,存下了1500美元。在加州安定下来后,善于交际的他,开始结识了各种朋友。
         

 


婚姻破裂         

 

虽然外表风光无限,但查理的世界并非阳光普照。
         

 

20世纪50年代是美国幸福的十年,而查理却经历了黑暗的岁月。夫妻俩时常吵架,结婚不到十年的他们,在1953年离婚了。离婚没多久,他们的儿子泰迪因患上了白血病离世。这对于29岁的查理而言,是难以承受的打击。
         

 


第二段婚姻         

 


1955年在那段伤心的日子里,他的好友罗伊·托尔斯(MPG律所合伙人)牵线搭桥安排相亲。
         

 

查理和南希·巴里·博思威克(第二任妻子也叫南希)他们两个都曾经结过婚,彼此都经历过相当不愉快的婚姻,情感上受过强烈的冲击。两人相遇后,更加地珍惜彼此。
         

 

就这样查理带着两个女儿,南希带着两个儿子组建了新家庭,于1956年1月27日结婚了。之后他们创下一项大成就,他两一共生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膝下共5个儿子3个女儿的大家庭。
         

 

   
笔者表示相当羡慕。
         

 

他们从来不说孩子和继子,只说我们有八个孩子,从不区别对待。为人父母的成就之一就是将价值观、人性和道德理念传递给孩子。在外界看来,第二次婚约的查理是相当幸福的。
         

 

查理在2014年每日期刊股东会上讲到,有人曾经问过他,在生活中谁对他的个人幸福贡献最大,芒格说:“这很简单,就是我妻子的第一任丈夫。”
         

 

可见芒格的大智慧,他认为南希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幸福感。换种表达方式就是,南希对幸福的期望值已经被她的第一任丈夫拉得很低。
         

 


赚钱         

 

为了养活一大家子,查理在律所拼命工作,然而他发现律师收入有个特点,他最喜欢共事的人通常不会有很多麻烦,而最需要他的人总是性格有问题。最重要的是,20世纪50-60年代,投身于法律并不一定会让人发家致富。
         

 

查理逐渐通过做律师存了点钱,开始投资证券并加入了朋友和客户的生意。
         

 

20世纪50年代,查理与一个做小型变压器的客户成为了合作伙伴。可这家变压器制造厂面临着诸多债务问题,以及在竞争的压力下,业务急剧下滑,总之不是一门好生意。最终,经过一番痛苦挣扎,卸掉所有无法带来收入的业务以及缩小公司规模,才得以解脱。幸好最终的回报还算可观。
         

 

因此,查理意识到了,“收购一家注定破产的公司,寄希望于在它破产前能清偿所有债务并有所盈利可不是件什么好玩的事情。
         

 

他还学会了如何界定优良企业:“好企业和差企业之间的区别在于,在好企业里你会做出一个接一个的轻松决定,而差企业的决定则常常是痛苦万分的。”    
         

 

赚钱之路,查理仍然从事法律,在开发地产的同时还参与了其他项目。很多年里除了投资一个接一个的项目外,他都不怎么花钱。
         

 

在20世纪50年代,律师涉足客户的生意是司空见惯的,而如今若是这样,则会被指控玩忽职守。
         

 


相见巴菲特         

 

1959年,查理的父亲(阿尔弗雷德·芒格)离世给他留下了痛苦的空虚感,不过却打开了查理人生的新篇章。回到奥马哈去料理他父亲的后事时,经人介绍认识了沃伦·巴菲特。
         

 

相遇的那晚,巴菲特29岁,查理35岁。两人相谈甚欢,无所不谈,从此成为了投资和人生上的终身伙伴。
         

 

那是一次会改变很多人命运的见面,也是查理常说的那种成功组合的绝佳例证,当几个好点子凑到一起,将爆发出惊人的结果。


         

 


赚足人生第一个100万         

 

1961年,查理逐步从房地产业务中抽身而退,带着足够的钱(140万美元)开始投入自己的独立投资生涯。
         

 


成立律所         

 

1962年2月,查理离开了工作十三年的MPG律师事务所,之后,与托尔斯、希尔斯等6个同事一起离职,共同创建「芒格和托尔斯律师事务所」(简称“MT”)。
         

 

合伙人中包括罗德·希尔斯(后来成为证监会主席)等高级人物。
         

 

   
罗德起初是查理招进MPG律所的,之后又和妻子(卡拉·安德森·希尔斯)一起参与了MT律所的创建。1974年,罗德以MT律所大律师身份,被福特总统任命为白宫首席顾问。
         

 

卡拉的成就不逊于丈夫,1973年,她被任命为美国最高院助理大法官。
         

 

查理当时是MT律所的精神领袖,按照合伙人的评价是,“查理·芒格坚持什么,这家事务所就坚持什么。”
         

 

查理不做律师已五十多年,但事务所迄今还保留着芒格的冠名。律所现在叫“芒格、托尔斯&奥尔森律师事务所”(简称“MTO”)。
         

 

奥尔森是1998年加州律师影响力排名第一的大律师。
         

 

直到今天,同样身为律师的莫莉·芒格(查理的女儿)说道:“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因为我姓芒格而受益匪浅。工作中遇到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我爸爸就是创建MTO律所的人。”
         

 


成立基金合伙公司         

 

1962年,成立律所的同时,查理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约30万美元,和客户兼牌友杰克·惠勒合伙成立了「惠勒-芒格合伙公司」。
         

 

查理开始了解要变得真正富有,就必须对业务有所有权。
         

 

期间,巴菲特对查理继续从事律师职业不以为然。他认为查理可以把律师作为一种爱好,毕竟律师赚的钱没有投资多。
         

 


不再从事法律业务         

 

随着查理律师生涯的淡出,他放弃了一些生命中不再重要的东西,致力于那些自己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事物上。
         

 

   
虽然查理不再从事法律业务,但他和自己以前的事务所之间的联系还是非常紧密的。
         

 

查理曾说:“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我得到了最好的法律经验。我曾经问过我的父亲,身为律师的他为什么不为其最好的朋友格兰特·麦克费登做事,反而为一个爱吹牛的傻瓜做那么多事。父亲回复道:‘被你称为吹牛大王的那个人可是一座经常陷入法律纠纷的富矿;而麦克费登能迅速地处理问题,同时待人友善,因此很少会遇到法律麻烦。’”
         

 

也就是说,若是待人友善的,法律业务就很清闲。反之经常有麻烦纠纷的,那么律师饭碗就有保障了。
         

 

在各行各业中,无论是水暖工、律师、牙医、屋顶修理工还是外科医生,他们的目标客户就是那些有麻烦的人。这就是查理放弃法律业务的原因之一。


         

 


踏入投资领域(1965年-1976年)
         

 

1965年终止律师生涯。他对这家基金合伙公司很有信心,并相信自己的财富会大大增长。
         

 

基金合伙公司在前8年的表现骄人,到了1973年,受挫于表现不佳的市场,公司资产缩水了31.9%(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了13.1%),1974年则缩水了31.5%(同期道指跌23.1%)。查理的压力并不小,他不得不服务于他的客户们(投资者)。
         

 

1962-1975年,公司的年化收益率是19.8%(同期道指的年化只有5%)。1976年清算了公司的资产。
         

 

芒格家在合伙公司上赚到了300万美元,还有大概200万美元来自房地产开发等投资,对于当时来说,这是笔巨额。

         

 


蓝筹印花公司         

 

    
「蓝筹印花」因一场纠纷,上了报纸。李克·古瑞恩发现其价值后,与查理通电话。经查理介绍认识了巴菲特。
         

 

他们三人都认为蓝筹印花业务所带来的“浮存金”(类似于保险公司的保险金)具有潜在价值,于是他们仨开始买入该公司股票。
         

 

很快,他们在该公司的持股结构变得非常混乱,他们不仅私人账户持有,还通过控股公司持有该股份。
         

 


威斯科金融公司——微缩版伯克希尔         

 

1972年,「威斯科金融」股价仅10美元出头,还不到该公司账面价值的一半。
         

 

1973年1月,威斯科金融的管理层发表声明,计划和另一家借贷公司——圣巴巴拉财务集团合并。
         

 

巴菲特和查理认为「威斯科金融」此举无疑是将自己清仓大拍卖出去。这笔交易会让「威斯科金融」的股东们将自己手中定价过低的股票拿出去换回财务集团的那些定价过高的股票。他们觉得这桩生意不利于「威斯科金融」股东们的利益。
         

 

巴菲特说:“我读了一遍条款,简直难以置信。然后我跟芒格说了一遍那些条款,他也不敢相信,但的确白纸黑字地在道琼斯的公告牌上写着。”
         

 

回看这些数据,我们现在肯定会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那么好的东西,当时就价格就那么低呢?仿佛一大堆现金堆在那儿,所有人都视而不见。
         

 

不用回看也知道,当时一定是利空不断、前景黯淡的市场气氛。这种场景,会周期性地在股市重演,过去今天未来都是这样。
         

 

分析师将「威斯科金融」称为伯克希尔的微缩版,或者“经济舱”版本,因为两家公司的投资方向相当类似,而威斯科的股价便宜很多。    
         

 

查理并不喜欢将「威斯科金融」和「伯克希尔」进行对比,警告说:“威斯科金融并不是伯克希尔的微缩版,也不因为它的规模小就更容易成长。相反,每一美元的账面价值在威斯科金融所产生的内在价值远低于伯克希尔。此外,近年来,账面价值和内在价值间存在质量上的不一致性,伯克希尔在这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喜诗糖果         

 

喜诗家族要求3000万美元,但由于账面价值很低,巴菲特和查理决定出价不超过2500万美元。他们谈崩了。
         

 

不过后来哈里又打电话回来接受了2500万美元的出价。查理和巴菲特于1972年1月3日正式收购了喜诗糖果,付出的价格是账面价值的3倍,这是他们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
         

 

当他们发现喜诗糖果是一桩出色的、不断发展的生意后,查理和巴菲特认识到,收购一笔优质业务让它继续运作下去要比买下一家价格很低却在苦苦挣扎的公司,然后费时费力甚至费钱去拯救它要容易和愉快许多。
         

 

查理说他和巴菲特早就应该认识到收购优质资产的优势。“我认为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像当时那么傻。”
         

 

喜诗糖果的增长速度不快,却稳定而可靠——最棒的是,它不需要额外投入资金。
         

 

“能够以那个价格买下喜诗糖果纯属运气,要是他们还想再多要10万美元,我们就不会买了,”查理说,“我们当时就是那么愚蠢。”巴菲特说,“要是我们没有买下喜诗糖果,我们也不会买可口可乐。”从喜诗糖果开始,查理就一再劝说巴菲特为优质的资产多花些成本是值得的。
         

 

   
失去左眼(1978年)
         

 


1978年,因白内障即将失去视力而动手术。然而手术后,查理成了罕见的后遗症受害者。最终不得不摘除左眼,装上玻璃眼球。
         

 

更雪上加霜的是,白内障悄然侵袭了他的右眼。他不想自己再经历一次和左眼同样的遭遇,选择保守治疗,仅仅摘除蒙雾的晶体,佩戴极厚的白内障眼镜继续生活。
         

 

对于一个爱看书的人来说,这是非常致命的,简直就是夺走了他的生命。
         

 

在应对巨大痛苦的手术时期,芒格依然乐观,他开始学习盲文。
         

 

好在,之后右眼有所好转,带上白内障眼镜后,他的视力已正常。虽然一只眼睛失明,但他仍然可以开车。

         

 

1984年
         

 


查理成为威斯科金融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和总裁,但不领取任何报酬。
         

 

不同于伯克希尔股东会上的少言,芒格会在威斯科金融的年度股东大会上一个人面对现场股东侃侃而谈。
         

 

1997年以前,会议一般选择在帕萨迪纳一家装潢破旧的餐厅里召开。
         

 


所罗门事件(1991年)
         

 


所罗门是美国政府发行的国库券的一家主要承销商,是仅有的40多家可以从联邦政府优先购买国库券、票据和债券并出售给公众的公司之一。
         

 

事件起因,所罗门公司的一位债券交易员违规投标国债,导致公司接近破产。由于伯克希尔持有该公司相当数量的优先股,将造成严重危机。    
         

 

早在当年的8月8日,查理就开始怀疑所罗门的官方说法不全面。
         

 

而巴菲特虽然得知此事,但他并没有把这件事当成一场严重的危机。直到后来与查理通电话后,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经过巴菲特的接管,以及查理MTO律所的帮助下力挽狂澜。最终,所罗门完好无损地度过了困难时期,公司的大部分高级管理人员都幸免于难。
         

 

所罗门事件为查理和巴菲特在商业世界中建立起了稳固的正义之声的形象,不过也显示出了他们可以多么严厉。公司领导,无论看起来地位多么稳固,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绝对不要和巴菲特以及查理有不同看法。
         

 

“当一切尘埃落定,所罗门的行为表现将在类似事件中为后人所警示,”芒格说,“人们会足够聪明,知道这才是我们想要的反应——非常迅速——即使这样做意味着要开除一些罪不至此的人。”
         

 

芒格说,在所罗门事件中有许多教训可以学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一旦发生了严重的问题,最高层管理人员的反应一定要既迅速又彻底。

         

 

2007年
         

 


查理超越鲁本·芒格,成为家族中最长寿的人。
         
5月,查理在南加州大学古尔德法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演讲中他提到自己这辈子一直很崇拜孔子。

         

 

芒格本人,内心天然有一种中国士大夫情节。

         

 


我对查理的理解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低调         

 

刻意避开聚光灯下保持低调,让自己的名字尽量不出现在财富榜单中。就是1993年以16亿美元资产首次登上福布斯全球400富豪排行榜之后,他有意识地加大了卖出股份、做慈善等手段,以避免自身财富排名上升。
         

 


家庭         

 


通过两次婚姻拥有5个儿子和3个女儿,是一个庞大而幸福的大家庭。八个孩子的教育都很成功。前面两儿两女都成了律师,婚后生的四个孩子们,有物理学教授、记者、摄影师等等。
         

 

孩子们的印象:查理喜欢和家人一起围坐吃晚饭;晚上他会一边看书,一边在家人的闲聊里插上几句;他会给孩子们讲他认为值得尊敬和不值得尊敬的人的故事,会以身作则影响孩子,而不是高高在上指责谁做得对或者不对;他给了孩子明确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尽你所能、永不撒谎、言出必行、永远不要找借口、尽快下决定、尽可能体面地做事,你在某个地方的所作所为,日后会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帮到你,等等。

笔者十分羡慕这图
         

 


积极乐观         

 

李录的口述:“2010年年初,与查理相濡以沫五十年的太太南希不幸病逝。几个月之后,一次意外事故又导致查理仅存的右眼丧失了90%的视力,致使他几乎一度双目失明。对于一位视读书思考胜于生命的老人而言,两件事情的连番打击可想而知。
         

 

然而我们所看到的查理却依然是那样理性、客观、积极与睿智。他既不怨天尤人,也不消极放弃,在平静中积极地寻求应对方法。他尝试过几种阅读机器,甚至一度考虑过学习盲文。后来奇迹般的,他的右眼又恢复了70%的视力。大家都为之雀跃!    
         

 

即使查理丧失了全部的视力,他依然会找到方法让自己的生活既有意义又充满效率。”
         

 


巴菲特愿意与之分享最高荣誉         

 

一个在外行人眼里看似只会那句“I have nothing to add”的人,然而巴菲特却愿意将一生专注搭建的高大讲坛,同他一起分享。
         

 

即使查理缺席股东大会,巴菲特也要做个查理人像的硬纸板

         

 

从投资与人脉来看:
         

 

巴菲特之所以对查理这么慷慨,是因为他至少从投资思想、专业支持和人脉资源三个方面,为巴菲特的赚钱大业提供了宝贵的助力。
         

 

巴菲特说:“查理教会我不要只像格雷厄姆那样买入“便宜货”。这就是他对我的真实影响。他用强大的力量让我摆脱了格雷厄姆的理念的限制。这就是查理思想的力量。”
         

 

从法律专业来看:
         

 

巴菲特没读过法律专业。但巴菲特的投资,除了二级市场直接买卖以外,其他的收购及经营都涉及大量法律事务。
         

 

而查理本身就是一名高水平的律师,且专长正好是商业法。同时,查理的MTO律所在美国的地位,用罗德·希尔斯(美国前证监会主席)的话讲就是,“傲视群雄,那是全美最好的事务所。”
         

 

所以,巴菲特和查理的交往,不仅在投资决策中得到查理个人免费的、可信赖的专业意见,而且在商业活动出现问题后,查理也能迅速地找到合适的人来解决问题。
         

 

   
对于查理个人的专业意见方面,作为受益者,巴菲特是最有发言权的。巴菲特说:“查理总是能看清现实,如果发现什么问题绝不会坐视不理。他为我带来了法律观念,他能比世界上任何人更快更准地分析和评估一项交易。他能在60秒内看到所有可能的缺陷,是我完美的合伙人。”
         

 

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更符合普通人的梦想?
         

 

斯人已逝,音容宛存;

君子之风,山高水长。

查理千古!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无知少年的书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